top of page

城室奏詹金斯《安魂曲》表現佳

記得月前在香港大會堂聽罷城市室樂團的卡爾.詹金斯(Karl Jenkins)《安魂曲》音樂會,步出會堂時,同行的一位樂評朋友向筆者說:今晚 「城室」 的演出,實在是水準之作。筆者微笑着回應: 「今晚是 『城室』 的超水準之作,而整個音樂會是一項偉大的成就。」

這場水平極高、印象難忘的音樂會,可從樂曲、樂團、合唱團及指揮這四方面評論。

為安魂曲加入新元素
先談樂曲。必須明白,安魂曲這個樂種彷彿距離我們很遠,不再屬於現代。試想,這個年頭還有人願意以這個古老的樂種表述情懷嗎?詹金斯(生於一九四四年)是一位有心人,銳意恢復創作安魂曲及其他傳統的宗教合唱。他甚至為安魂曲加入新元素,使傳統的安魂曲添上另一種姿采。

詹金斯在他的安魂曲裡一方面保留傳統的體裁,例如 「進堂詠」、 「忿怒日」、 「審判」等,一方面別出機杼,在傳統曲式裡加插五首俳句。認識日本文學的樂迷當必知道,俳句作為日本的國粹之一,是一種獨特的文體,每首三行,而每行的音節依次是五、七、五。大體而言,俳句所用的文字,極為簡練,大多透過四季轉變、山川河嶽、花草樹木等自然景象,以輕柔淡致的筆觸,表達人生哲理。詹金斯為了切合安魂曲的主題,特意選了五首關乎死亡的俳句。不過,必須說明,這五首俳句雖然以死亡為主題,但文句總是輕觸而止,絕不凝重。而這正是俳句的特色。

融不同體裁探索死亡

大家可能納罕,為什麼詹金斯要為安魂曲加上俳句?筆者估計,死亡既然是人類共通的課題,作曲家於是從西方及東方各取一個有代表性的體裁,一起探索死亡的共相(universality)。不過,唯一美中不足之處,是場刊裡這五首俳句的英譯與中譯,都沒有遵守 「五、七、五」的格式。詹金斯為了凸顯俳句的東方美,特意安排尺八的獨奏,事實證明,張幸雄的尺八吹奏,確實為整套安魂曲營造濃濃的東方樂意。順帶一提,樂迷如果有興趣進一步認識尺八這件樂器,可翻閱黃大同主編的《尺八古琴考》(上海音樂學院,二○○五),書內上半部收錄多篇有關中、日尺八的文章,倒可一讀。

作曲家親自指揮己作

為這個安魂曲音樂會擔任指揮的,正好是作曲家詹金斯本人。由他帶領樂團及合唱團演繹自己的作品,當然倍感稱心。只見樂團在他指揮下,演奏極佳,弦樂部的演出,尤其精彩,輕重恰宜。

負責音樂會聲樂部分的是 Die Konzertisten 合唱團。相對於本地的其他老牌合唱團,這個成立於二○○八年的新組合,一直表現穩健,水平很高。過去兩三年,筆者在不同場合聽過這個合唱團演唱,都留下良好印象。他們今次唱安魂曲,亦有上佳表現。
整體而言,這個音樂會無論在歌曲、演唱、演奏及指揮方面,都令人難忘。盼望 「城室」在今後的音樂會裡常有佳作,精彩不絕。

法國「香頌」源遠流長

喜歡聲樂表演的觀眾,想必注意到 「城室」稍後在四月下旬,與法國著名歌唱家木蘭(Mouron)合力為 「法國五月」呈獻法國聲樂的珍寶─ 「香頌」(Chansons)。 「香頌」這個中文的音譯雖然很典雅,但實在不明所指。Chansons一詞,原文本來是泛指歌曲。例如中世紀時代,法國文學有一種 Chanson de geste 的文體,把一首史詩式的詩歌分成若干段落,然後以短短的樂句吟唱。著名的《羅蘭之歌》(Chanson de Roland)就是最顯著的例子。

扼要而言,Chansons 是指法國十四至十六世紀的詩歌,是一種文學與音樂的混合體。由早期的鼻祖Machaut,一直至後來的Lassus,以至今天 Trent、Brel、Ferret 等作曲家, 「香頌」屢有演化,但無論是複調或單調,這種樂曲

具有很大的魅力。木蘭是當今法國擅唱 「香頌」的名家。由她演唱精選的二十首 「香頌」應該深慶得人。衷心期盼,木蘭在老拍檔瑞特以及 「城室」的伴奏下,為樂迷展現Chansons的妙韻。 嘉嫻,大公報

城室奏詹金斯《安魂曲》表現佳
Burlesca alla Rumba
bottom of page